【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姚春】
10月10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公布3名“水军”身份信息,包括台湾“军情局”三处中校情战官林子育、台湾王氏研创艺术公司负责人王苡儒、台湾王氏研创艺术公司台南办公室负责人陈凯杰,他们“潜伏在境内外各类网络社交平台,炮制虚假信息,散播‘台独’分裂谬论,蓄意挑起两岸对立对抗、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国安部公布的3名“水军”(从左到右):林子育、王苡儒、陈凯杰
从曝光次数来看,这是国家第三次公布“台独”网军成员了;从联络关系来看,“台独”和美西方情报系统、舆论宣传系统联系非常紧密,是对中国大陆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从实际效果来看,“台独”分子远比美西方更加了解大陆的情况和民族心理。由此可见“台独”网军潜伏之深、之广,受重视程度之高,破坏能力和潜力之巨大。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认知战已经成为当下重要对抗形式的背景下,深入了解“台独”认知作战常用手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认知战的基本目标
在从战场上的军事胜利过渡到持久政治成功的过程中,认知战是一个不可或缺但常被忽视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思想是攻击者不仅要攻击对手的物理资源,还要攻击对手的认知资源。追求的目标是破坏信任,从对国家、历史、机构、政客等的信任最后一步步拓展到对整个社会契约的信任破坏;然后逐步在目标群体中重建一个新的信任模式,以此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成功。
北约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超过10年的军事行动中非常清醒地认识到,通过物理方式获得的胜利并不足以实现对目标国家和人民的有效控制,他们更加需要花费足够的成本和心思对目标国家人民的大脑进行改造。
从其目标来看,台湾地区对我们展开的认知进攻,停留在瓦解社会信任的层面。因为从他们的参与人员、行动策略等角度来看,其体量不足以支撑他们建立一个“新的信任模式”,只能处于瓦解和松动的层面。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需要高度重视。
二、认知战的基本路径
历史地看,认知战并非新奇事物。相应地,美西方具有非常丰富的认知战经验,“加纳国父”恩克鲁玛在他的重要著作《新殖民主义》中就较早地指出,战后美西方新殖民主义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入侵,更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统治。他敏锐地指出了美国新闻出版署、好莱坞电影、和平队等机构,他们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对第三世界展开心理殖民。这种文化入侵是对被殖民国家认知层面的深度塑造。
同样地,美西方因为科技较为先进,种族主义让他们对东方世界和黑非洲的鄙夷成为其社会共识,此种共识客观上带来了巨大的认知塑造的效果,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主张“脱亚入欧”、殖民地买办阶层纷纷将子女发展和财富投向宗主国,这都是认知塑造带来的后果。而更隐蔽的则是学术领域,此处不做展开。
因此,认知战并非新奇事物,不过是殖民主义在当前的变种。但有趣的是,北约智库认为认知战鼻祖是中国的《孙子兵法》,他们把“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认知战的行为法则。
进入互联网时代,认知战的基本路径依然和互联网时代以前大差不差,都是潜移默化影响受众的观念、看法和思考方式。从先后顺序来看,首先是技术实现对接、其次是经过一系列策略、最后是影响受众价值观。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就是“一系列策略”,策略具体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是“话语-框架-叙事”的层层渗透。
10月11日,厦门市公安局发布《悬赏通告》向社会悬赏征集18名台湾军方“心战大队”核心骨干违法犯罪线索。
如果用盖房子来比喻:
话语就是这栋房子的全部建筑材料、设计规范和建筑法规。它决定了可以用什么(砖头还是木头)、不能用什么,房子大概是什么样子(比如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它提供的是背景和规则。
框架就是房子的“户型设计图”。它决定了房子是三室一厅(强调家庭生活)、还是开放工作(强调工作场景)。它选择了房子的核心功能和结构,引导受众关注房子的不同空间和方向。
叙事就是房产中介带你参观这个房子时给你讲的“美好未来的故事”。“这个阳光充足的阳台未来是您享受清晨第一缕阳光的地方,这个温馨的客厅则是您和家人共享生活的乐园”,叙事通过故事让受众对房子产生情感联系和具体的想象。
我们大部分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叙事”,因为只有叙事才能够全面地和我们建立起情感链接。而更好地达到叙事效果,前二者的话语和框架则需要非常隐蔽地、稳固地存在。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案例来看看台湾网军的具体实践。
考虑到中国大陆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依靠集体主义获得独立,当前狠抓发展的主体。那么从认知角度展开瓦解,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怀疑历史、瓦解集体主义、破坏独立正当性、阻碍发展必要性”。
一是用非国家话语去瓦解国家话语。
如上所述,当我们处于当前历史环境下,质疑和贬低本国历史、过分抬高个人主义、通过环保等议题强压发展正当性,就是与国家话语对抗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不是说历史不能考证、个人自由应当被压制、环境应当被无视,而是在当前国家话语中,上述内容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这就是话语对抗的隐秘之处,它并非是错的,只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而真的出现在这里时,因为此类言论没有问题,我们也不能对其进行处理,但从效果而言,国家话语的权威性就会被削弱。所以,话语是一个“边界”,台湾网军不断在松动和破坏这个边界。